投資到底怎麼開始?被動投資、主動投資與基金差在哪裡

瀏覽次數:5121

投資股票時,所有策略都圍繞在「選股」與「擇時」。而投資人最後拿到的報酬,通常落在兩種結果:跟著大盤走的正常報酬,或是透過研究努力取得的超額報酬。也因此,投資方式大致形成兩大派系──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。本篇文章將以最清楚、最完整的方式,帶你一次搞懂兩者的差異、優缺點,以及基金(共同基金、ETF、避險基金)的角色與功能。不論你是新手投資人、正在研究 ETF 的存股族,還是想加強投資知識的進階玩家,都能在這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。

一、被動投資(Passive Investing)

被動投資的核心精神是: 不研究、不預測、不挑時機,一次持有整個市場,拿市場長期經濟成長的報酬。

就像海上的木板: 海浪怎麼走(市場),木板就怎麼動(報酬)。

📌 被動投資的三種做法(以 ETF 為主)

1. Buy and Hold(買進持有)

找到優質 ETF 或大型股,買進後長期放著。

若買進理由消失(如公司體質改變),再考慮賣出。

2. 定期定額(最適合一般人)

不管價格,每月固定扣款買 ETF。

可有效攤平成本,不用煩惱買點。

3. 不定期不定額

沒有固定扣款日,由自己判斷時機分批加碼。

適合對市場有一定研究的人。

二、主動投資(Active Investing)

主動投資強調「主動研究與判斷」,透過 選股 + 擇時 爭取超越市場平均的報酬。

可能成果是:

比市場更好(拿到超額報酬

比市場更差(承擔額外虧損

主動投資像在海上努力划船: 如果划得比海浪快,就能超越市場; 但若方向錯或划錯力氣,可能還不如放著不動。

三、基金是什麼?(共同基金、ETF、避險基金一次懂)

基金(Fund)就是把一群人的錢交給專業機構集中管理的一種投資工具。

最常見的是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, 也就是投資人熟悉的「一般買得到的基金」。

基金能讓投資人用小錢就享受:

💎 優點 1:專家幫你代操

不用自己研究財報、產業、股價。

💎 優點 2:小額就能分散風險

每月 3,000~5,000 元即可投資一籃子股票。

💎 優點 3:投資範圍超廣

可投資台股、美股、歐洲公債、能源、科技、新興市場等。

四、基金種類概念

類型 特點
共同基金 (Mutual Fund) 專家選股、目標追求超額報酬
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 追蹤指數,偏向被動投資
避險基金(Hedge Fund) 使用複雜策略(槓桿、放空等)
養老基金 以退休資金管理為目的
慈善基金 基金收益用於公益

⭐ 境內 / 境外基金:
以發行公司註冊地為準,不是以投資區域來分。國內公司發行 → 境內基金;國外公司發行 → 境外基金

五、基金規模怎麼看?

一般來說,「共同基金規模低於 1 億美元」算偏小。

因為基金的收入來源是管理費,扣除人事與運作成本後,規模太小會影響營運效率。

六、基金的淨值(NAV)是什麼?

基金不像股票一樣隨時變動, 一天只有一個價格(淨值)。

淨值公式:

(基金總資產 – 總負債) ÷ 基金單位總數

投資人是否賺錢也看淨值:

買入 30 → 漲到 40 = 賺錢

買入 30 → 跌到 20 = 虧損

📌 ETF 例外:它在市場上交易,因此價格會即時變動。

七、台股基金怎麼買?

步驟 1:挑選基金

可查看:

月報 → 前十大持股是否符合期待

歷史績效 → 看 1/3/5 年表現

基金規模 → 越大越穩定、較不易清算

步驟 2:決定投資方式

(1) 單筆申購

一次投入

適合市場低點或波段操作

優點:看對行情獲利快

缺點:買在高點風險大

(2) 定期定額

每月固定買

最適合新手,能攤平成本,避免猜底摸頂

步驟 3:下單與交易確認

輸入金額 確認 等扣款日帳戶餘額足夠即可。

八、結語

投資並不是比誰買得快、誰賺得多,而是比誰能在市場裡走得最久。

選擇被動、主動,或透過基金投資,都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有是否符合你的性格與目標。

若你希望穩健、簡單且長期有效,被動投資與 ETF 是大多數人的好選擇。

若你喜歡研究產業、享受挑股票的成就感,主動投資也能帶給你更多操作彈性。

而基金則提供一條「專家代操、風險分散」的中間道路。

最重要的是:找到一套你能理解、相信並持續的投資方式,就是最好的策略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