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權息懶人包|新手必看觀念與5檔高殖利率個股推薦!

瀏覽次數:5031

每到夏季,就是台股進入「除權息旺季」的時刻。對許多投資人來說,這不只是領取股利的季節,更是一場關於「填息」、「除息後股價表現」的大考驗。你可能聽過朋友說:「某檔股票殖利率高達8%,領股利超爽!」但也可能聽過:「領了息,股價就沒回來了,等於賠了價差。」

究竟什麼是除權息?為什麼股價會在發股利那天自動下修?填息、貼息又代表什麼意義?對於存股族、ETF投資人,甚至是短線投資者而言,理解除權息的機制與背後的風險/機會,是長期投資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。

筆者將帶你從基礎觀念開始,深入分析除權息對股價、報酬與心理層面的影響,並提供實戰策略與觀察指標,幫助你在除權息季節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一、除權息是什麼?為什麼股價會變?

每年有些股票會「發股利」,像是發現金給股東(叫做現金股利),或者多給你一些股票(叫做股票股利)。

但是,發股利當天,股價會自動「變便宜」,因為公司把部分錢或股票發出去了,價值減少了,這就叫「除權息」。

這個調整不是公司虧錢,而是讓市場公平對待有買股票的人。

假設你昨天剛買了一張股票,今天公司就發股利,那你是不是賺太快?為了公平,今天開盤時會自動把股價往下調整。

你會常看到「除息日」、「現金股利發放日」這些名詞,其實只要記住:除息日那天就是股價變便宜的日子,而發放日則是你收到錢(或股票)的日子。

除息日 vs 發放日有什麼差別?

📌 除息日 vs 發放日 差別整理

項目 除息日(Ex-Dividend Date) 發放日(Payment Date)
📆 時間點 公司公告股利後的指定日 通常在除息日後的幾週
🎯 意義 股價自動調整變便宜的日子 投資人實際收到現金或股票的日子
📉 股價影響 股價當天「自動下修」反映股利支出 無股價影響(通常已反映完畢)
🧾 資格判定 在除息日前一天持有股票者 才能領股利 發放給「已符合資格」的股東
📊 投資人常見誤會 以為除息日當天買進就能領股利 ❌ 以為發放日才會影響股價 ❌

✅ 簡單來說:

「想領息,要在除息日前**買進」

「發放日只是你錢進帳的日子,不影響股價」

二、什麼是填息?領股利會不會反而虧錢?

很多人以為領股利就等於賺到,但其實不一定。因為股價會變低,等於你「左手換右手」。

如果之後股價漲回來,叫做「填息」,你就真的有賺到;但如果股價跌一跌不回來,那就變「貼息」,反而會賠錢。

舉例來說,某檔股票除息前價格是100元,公司發2元現金股利,那除息日股價會自動變成98元。

如果之後股價慢慢漲回到100元,就是成功填息;但如果一直停在95元,就代表你雖然領了2元,但股價少了5元,總資產還是變少了。

建議新手可以去看某檔股票過去幾年有沒有成功填息(例如用公開資訊觀測站查填息天數),這樣能幫助你判斷這家公司是否值得參與除息。

新手怎麼參加除權息?哪些人適合、哪些人要小心?

如果你是想長期存股,領股利當作被動收入的人,那參加除權息是值得考慮的策略。

要注意幾件事:

如果你是投資ETF(像0056、00878這種高股息ETF),每年都會遇到除息。

你可以選擇『參加除息』拿股利,或是『等除完再買』,這兩種方式都有支持者。

一般來說,若你打算長期持有、賺取配息,那就參加除息;如果你怕股價下跌導致帳面虧損,那可能除息完後再進場會比較穩健。

新手投資人建議先從認識『殖利率』、『填息機率』開始,選擇穩定配息、過去有填息紀錄的標的,再慢慢建立自己的操作信心與策略。

存股族、ETF投資人、短線交易者的不同策略

💡除息到底該「參加」還是「避開」?

這是存股族、新手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之一:

筆者認為:看你的投資目標、持股期間、風險承受度來決定。

以下是詳細分析:

✅ 適合「參加除息」的情況:

適合族群 原因與策略
🟢 長期存股族 你打算持有一年以上、重視配息收入,不在乎短期價格波動。
✔️ 長期下來股價容易填息,股利變成「真收入」。
🟢 現金流導向者 你需要穩定股息作為生活或退休支出來源。
✔️ 即使短期貼息,只要配息穩、持續領就是正收益。
🟢 ETF投資人 高股息ETF通常會有除息機制,參加除息等於正常配息流程。
✔️ ETF較容易填息,波動也較小。

⚠️ 建議「避開除息」的情況:

不建議參加 原因與風險
🔴 短線操作族 你買了股票只打算持有幾天~幾週。
❌ 股價下修後未必短期內回來,可能賠了價差。
🔴 怕帳面虧損的人 你不喜歡看到資產「變少」,即便是暫時的。
❌ 除息會讓帳面浮動損益變差,心理壓力大。
🔴 選錯標的者 有些股票殖利率高但每年都「貼息」。
❌ 這類股票長期看可能只是誘餌,領息卻賠價差。

💡 實戰建議:

做法 建議說明
🔍 查填息紀錄 查查看這檔股票過去幾年除息後是否能填息(可用公開資訊觀測站)。
🧠 評估殖利率來源 是長期營運穩定?還是靠一次性的財技?避免只看表面數字。
⏳ 如果猶豫不決? 可以等除息後再進場,少領一次股利,但也能避開貼息風險。

📌 總結一句話:

「領不領息不重要,重點是整體報酬有沒有增加。」

如果你打算長期持有、股票體質穩定,就參加除息沒問題;

如果你是短期投機、怕股價下跌,那就避開除息比較保險。

從上面文章得知,除權息除了要知道殖利率外,更重要還要了解這檔股票的填息時間與填息次數,另外能夠連續多年穩定的配息也是很重要的,以下就針對這三點,整理出幾檔合適的標的給各位投資人!

四、2025年精選5檔除權息股票推薦👍

股票名稱   殖利率 連續五年填息 連續10年配息
3501 維憶   6.76%
2520 冠德  7.77%
1582 信錦  7.69%
2393 億光  7.45%
9924 福興  6.58%
 

當然除了選到好的除權息股票外,投資人還可以找看看各券商有什麼優惠可以參加,賺點額外的小紅包機會🧧

🎉 新光證券Q3就有推出新光證券百萬豪禮加碼抽活動🎉

🎁 【新光證券 × 理財通 活動】

📅 活動期間:2025/7/1 - 2025/9/30

📌 活動內容:

完成新開戶+下單一筆即可獲得抽獎機會

🎁 超狂大獎:iPhone 16 Pro、萬元抵用金、7-ELEVEN禮券、LINE POINTS等你抽❗❗

🔗 立即參加抽獎

🔥 新光證券開戶福利再加碼

✅ 12個月手續費只要1折‼️

✅ 3,000元手續費抵用金

✅ 抽新光幣 / LINE POINTS / 7-11、屈臣氏即享券等多項好禮

✅ 信用戶 & 借貸戶皆可參加活動

📌 結語:除權息,是陷阱還是機會?

參與除權息,不等於穩賺不賠,關鍵在於選對標的、掌握時機與風險控管。 投資人該多花一點心力觀察「填息紀錄」、「殖利率真實性」以及「公司配息穩定度」,再搭配券商優惠活動,才能讓這場股息季,變成你資產成長的助力,而不是誤入的陷阱。

若你是剛起步的投資新手,建議可以先從ETF或穩定配息股下手,再搭配合理的資產配置與紀律操作,就能在波動市場中穩中求勝!

返回上一頁